首页

日本小姐姐踢裆

时间:2025-05-23 16:00:08 作者:两部门:2025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2.1万名 浏览量:38413

  商业航天:昂首阔步迈入发展“快车道”

  ◎本报记者 付毅飞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本报《两会特刊》今起推出“科技赋能强产业”系列报道,聚焦商业航天、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展现我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实践成果和经验,探索产业未来发展路径。

  今年1月,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发布消息称, “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将于2025年执行首次飞行任务,发射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自主研制的低成本货运飞船,开展在轨全流程考核验证。

  这是我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参与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工程研制及发射任务。

  “可以说,我们正跨入航天工业令人激动的新时代。”中科宇航副总裁、“力箭二号”总指挥杨浩亮说。

  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表现亮眼。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日前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中国商业航天已经走出初创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亮点频出,民营火箭“长势喜人”

  据统计,2023年我国民营火箭共实施发射13次,成功入轨12次,创造了我国商业航天新纪录,而且亮点频出。

  其中,固体运载火箭的表现日趋成熟稳定。2023年12月5日,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射“谷神星一号”,顺利将2颗卫星送入轨道。2023年,公司共实施7次发射,其中包括1次海射。虽然有一次发射失利,但公司在75天后再次发射成功,迅速恢复了高密度发射交付进程。

  今年1月11日,一枚造型“呆萌”的火箭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发射升空。这枚由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中型火箭,创造了全球起飞推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世界首型全固体捆绑运载火箭等纪录。

  2023年,国内民营液体火箭也开始崭露头角。4月2日,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三级中型火箭“天龙二号”首飞成功,打破了全球20多年来民营液体火箭首飞皆失利的“魔咒”。

  同年7月12日,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箭航天)研制的“朱雀二号”火箭发射,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填补了国内液体火箭型谱的空白。12月9日,“朱雀二号”再次发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技术状态成熟度和稳定性。

  民营火箭“长势喜人”,但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李浩指出,中国民营火箭发展仍处于初创阶段。“只有当火箭公司开始能规模化运营,将成本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或是更低,并拥有良好的市场占有率时,民营火箭才真正‘腾飞’。”他说,“要实现这一目标,液体可重复使用火箭是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案。”

  对此,已有数家公司开展尝试。2023年11月2日,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双曲线二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验证火箭,完成了我国首次液体火箭全尺寸一子级的垂直起降与重复使用飞行试验。12月10日,公司用同一枚火箭再次完成“蚱蜢跳”,实现了国内首次火箭复用飞行。该公司液体火箭总设计师季海波透露,正在研制的中大型可重复使用火箭“双曲线三号”计划于2025年底发射。

  今年1月19日,蓝箭航天“朱雀三号VTVL-1”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验证火箭完成首次大型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任务。记者了解到,“朱雀三号”低轨运载能力达21.3吨,一子级可复用20次,有望在2025年具备首飞能力。未来该火箭的发射成本或将达到每公斤2万元左右,相比目前国内民营火箭每公斤约8万至11万元,发射价格大幅降低。

  不断创新,商业卫星“百花齐放”

  近日,广州沥心沙大桥被一艘集装箱船碰撞桥墩,导致桥面断裂。事发后,“吉林一号”高分03D08星迅速拍摄并传回了现场图像。

  “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卫星)研制,目前有108颗卫星在轨运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今年1月,长光卫星成功完成我国首次星间激光100Gbps超高速高分辨遥感影像传输试验,为解决超高分辨遥感星座海量影像数据实时下传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

  长光卫星副总经理、卫星型号总设计师钟兴认为,建设低轨卫星星座是商业卫星发展的重要趋势。他表示,规模化星座将给传统卫星应用服务模式带来颠覆性转变,使其从技术主导转向市场和应用主导,特别是消费应用主导。

  2023年我国共研制发射221个航天器,其中商业卫星120个。在卫星产能提升的同时,各公司也在不断开展新技术探索。

  2023年7月23日,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航天)“灵犀03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柔性太阳翼包络小、重量轻,适合卫星大批量堆叠发射,有利于加速卫星互联网建设。

  同年11月21日,银河航天又披露了一款形似太空飞毯的卫星。这种相控阵天线和太阳翼一体化的通信卫星,同时拥有巨大的天线面积和强大的能源系统,将用于支持手机直连卫星的宽带通信需求。

  该公司董事长兼CEO徐鸣认为,未来空天信息产业将带来巨大的商业发展机会。随着手机直连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运营与地面运营将相互协同,大众消费市场也将得到开发。

  2023年12月17日发射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搭载了由北京紫微宇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微科技)研制的“迪迩一号·梁溪号”。该卫星主要用于在轨开展小型无人太空飞船平台技术验证,为紫微科技后续研制B300系列商业飞船积累经验。

  紫微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晓敏介绍,B300系列飞船包括返回版和留轨版。前者具备天地往返运输能力;后者可以独立在轨飞行,作为开展空间科学试验与研究的平台。此外,该公司正在打造面向空间站常态化运营的C2000系列低成本货运飞船,以及面向太空旅游的轨道级载人飞船。

  前景看好,商业航天仍需加快步伐

  2023年12月,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的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场一派热闹景象,约1500名建设者在工地上忙碌着。该发射场计划于2024年实现常态化发射,目前一号工位已竣工,二号工位正在加快建设。

  庞之浩表示,随着未来商业发射需求快速增长,商业航天发射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将面临重大考验。尤其是可重复使用火箭投入应用后,从火箭回收、维护、再次加注到保持高频次发射,目前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他认为,未来几年内,我国商业航天基础设施将逐渐完善。

  蓝箭航天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昌武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商业航天发射能力可达每年100次。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显示,2023年,社会资本面向航天投资约60亿元。对商业航天的投资何时能获得回报?李浩认为,实现资金上的回报还很遥远,但这是正确且必须要布局的战略方向。“目前的商业航天,还处于非常初步的太空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阶段。当成本大幅降低,太空基建逐渐完善,就会有越来越多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涌现出来。”他说,“从投资视角看,我们只需要找到最好的初创公司,支持和陪伴他们成长。”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商业航天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扶持领域。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持续出台扶持政策,不断优化商业航天发展环境,给从业者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杨浩亮表示,政府在政策层面上的支持,航天“国家队”在技术层面上的“哺育”,都为商业航天企业发展带来了力量和信心。

  庞之浩也建议,希望国家在任务、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更多向商业航天企业倾斜,加大力度推动中国商业航天发展。 【编辑:房家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斯朗尼玛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北京画院著名艺术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女雕塑家陈淑光女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陈淑光,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班,曾多次参与国家重大雕塑项目,热爱儿童题材创作。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八组浮雕中唯一一位女性共同作者。(制作 刘鹏)

青海森林覆盖率最高县:“生态司法+补植复绿”,为高原大地“充植”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节水是根本出路。”水利部副部长李良生介绍,相关部门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用水效率大幅提升。与2014年相比,2023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1.7%、55.1%,用水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不断增强。

提线木偶、贝雕 、竹编、三条簪 非遗进校园学子踊跃参与

“毫无疑问,菲方应该很清楚,对包括当前争端在内的任何分歧,中国人、中国政府是可以谈的,是言出必行的。只有通过对话、协商、谈判,才能真正还地区以和平稳定,还国民以发展繁荣,还所有周边国家以可持续安全。”杨霄介绍,对抗和升级挑衅,从来都不在、也永远不应该在文明国家和成熟政治家的选择“工具箱”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本着平等协商、相互谅解的精神,已通过双边谈判与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国家签订了边界条约,划定和勘定的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长度的90%。这个数量和比例还在持续增长。

【我是Z世代】诗词达人以“诗”为镜:我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全国检察机关共对社区矫正活动不当向有关单位提出纠正意见130315人,同比上升27.7%;已采纳130375人,采纳率100%(含积存)。纠正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45973人,同比上升22%。共开展巡回检察3955次。通过巡回检察发现问题和线索64467个,立案侦查142人,巡回检察与检察侦查工作协同推进。

谌贻琴与这位“中国通”公主会面

汉内斯·菲尔纳:“和谐”是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谐”始终考虑到整体中不同变化要素之间的多样关系和相互依赖的重要性。当今世界面临许多挑战,一部分原因在于,有些人不考虑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动态关联。因此,“和谐”的价值在于让人们理解相互关系中的复杂性、动态性及关联性。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